从“四纵四横”到“八纵八横”,中国高铁用不到二十年时间,将营业里程从0飙升至2024年底的4.8万公里,稳居世界第一,覆盖96%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。这条“流动的国家名片”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,更成为地域文化的展示窗口。在武陵山脉与沅水支流交织的湘西大地上,张吉怀高铁串起五座特色鲜明的车站——麻阳西、凤凰古城、吉首东、古丈西、芙蓉镇站,它们以建筑为笔、文化为墨,在高铁线上书写着“站城融合”的新故事。
五站解码,高铁线上的文化注脚
麻阳西站:福寿密码里的“小而精”
在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高村镇大塘村,一座斜屋顶建筑静候八方来客。这里距县城仅5公里,是“中国长寿之乡”与“冰糖橙之乡”的对外窗口。
麻阳西站以“魅力苗乡、福寿麻阳”为设计理念,将苗家祈福文化与长寿符号融入建筑肌理:斜翘的屋檐似苗家飞檐,暖色调的墙面传递着烟火气,候车室内的装饰细节暗含“寿”字纹样,连服务品牌都以本地特产“冰糖橙”命名为“寿橙”。这座总建筑面积4999平方米的“小站”,用温暖服务诠释“长寿之乡”的人文温度。
凤凰古城站:山水长卷中的“凤舞湘西”
距凤凰县城6公里的沱江镇,凤凰古城站如一只振翅的凤凰,与远处的古城墙、吊脚楼遥相呼应。车站设计取“灵秀山水,凤舞湘西”之意,将沱江沿岸的层叠坡顶、木质格栅转化为建筑语言,站名塔与广场景观共同勾勒出“有凤来仪”的意象,连玻璃幕墙的光影变化都模拟了晨雾中沱江的粼粼波光。
凤凰古城站是张吉怀高铁上少见的“大体量”车站(总建筑面积14997平方米),凤凰古城站的出站通道与磁悬浮观光车站无缝衔接,旅客30分钟即可抵达核心景区,真正实现“下高铁即入画”。这座车站不仅是交通节点,更成为游客对凤凰的“第一印象”。
吉首东站:四棵“玉树”撑起的“城市门户”
2021年12月6日,随着首趟列车驶入,吉首东站以“四棵巨树”的姿态,正式成为湘西州的新地标。
站房立面由4个巨型结构“玉树”支撑,柱体与屋面连成一体,远看如枝叶繁盛的大树,树冠下形成的荫蔽空间,传递着“四平八稳、福荫湘西”的美好寓意。
古丈西站:方寸之间的“石林新韵”
距古丈县城2.7公里的古阳镇,古丈西站用“小而美”诠释了“站景合一”的至高境界。
站房主色调取自红石林的棕红,天花板的灰白铝板条拼成古丈毛尖的茶叶造型,屋顶弧线模仿土家吊脚楼的翘角,外墙多层线条则致敬红石林的地质堆积纹理,将“石林山海、古丈新韵”的设计主题刻进每一寸建筑里。
芙蓉镇站:古镇基因里的“桃源记忆”
作为张吉怀高铁唯一以乡镇命名的车站,芙蓉镇站的“特殊身份”自带故事感。
它距芙蓉镇景区仅2.5公里,站房设计将古镇的青瓦白墙、飞檐翘角与现代建筑工艺结合,既保留“世外桃源”的古朴韵味,又融入大跨度钢结构的现代感。这座“乡镇级”车站,正用高铁速度激活古镇的旅游活力,以“高铁+古镇”的组合成为湘西旅游新名片。
高铁线上的“文化共生”
从麻阳西的福寿祝福到凤凰古城的山水意象,从吉首东的“玉树”福荫到古丈西的石林茶韵,再到芙蓉镇的古镇记忆,这五座车站不仅是高铁网络上的“节点”,更是地域文化的“微缩博物馆”。它们用建筑语言讲述地方故事,用服务细节传递人文温度,用交通优势激活发展动能。当高铁的“速度”遇上文化的“深度”,一条“流动的文化长廊”正铺展在湘西大地上,也为全国“站城融合”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。未来,随着“八纵八横”高铁网的持续完善,这样的故事,还将在更多地方续写。
喜欢我们的内容吗?那就点个赞加关注吧!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发现,下期更精彩!
END 欢迎关注
(部分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来源网络,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,敬请联系本号进行删改)参考来源:网络 / 国家铁路集团 / 人民铁道
喜欢就点关注❤关注更多精彩内容
#秋季图文激励计划#
在线配资电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